所谓中道,就是不偏于空,也不偏有,非空非有,即空即有,不落两边,圆融无碍,是名中道。菩萨道的行者,了知中道也不可得,执着有,执着空,执着中,都是证成甚深佛道的大障碍,中道之名,也是假名安立而有,若知道诸法本空,假立名相亦空,法法何有法。法性本空故,是故,中道也不可得。
于外不染色声等,于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名无证;得无证时,亦不得做无证想,是名无无证。(无证无无证,是名毕竟证)
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名无无净。(无净无无净,即是毕竟净)
若不是在心念上用功,便是心外求法而不得正觉。学道之人,切莫外求。应知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心真的寂静澄清了,外面的一切境界都动摇不了你,随时随地都可用功修行。真正证得大定者,心真寂静澄清了,尽管车水马龙,心里一点也不动摇。但是初用功的人是做不到的,那就要找个清静地方去用功,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放下万缘去用功,到后来就能随时随处都可以修了。修道阶段,在自己未证悟之前,“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在未修证之时,要照这偈的指示来勤擦心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已经证果的境界所说。佛氏门中,不舍一法;真如性上,不立一尘。尘自生灭,自性不动。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菩提权做树,明镜假作台,本来不污染,说净亦尘埃。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佛心就像镜子一样,境来不拒,境去不留。好的不住,坏的也不住。没有镜子,不能现影;没有影子,不能成为镜子。也就是说,性离不开色相,色相离不开性。所以,性就是色,色就是性。这个道理就是佛教的不二法门。这一点能透过,就是明心见性。不要以为明心见性是一桩难上加难只有圣人才能证到的事情。修道人往往被明心见性四个字吓住了,认为高不可攀,不是现代人所能做得到的。因此一谈到明心见性,犹如谈虎色变,不敢靠拢。认为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是达不到这个境界的,而只能依靠净土宗,用念佛法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才是出路。等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听佛说法后,再明心见性吧!这话对一般善男信女说来,是千真万确的。因为现当末法时代,众生根钝障重,在这娑婆世界上修行,确是难以成就。但末法时代也有正法,也有上根人,决不能一刀切,一律对待,而把明心见性高高地推到圣境上,自己不敢承当。《金刚经》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明白了性色真空的真理,就不会落在色尘上而被其所左右、动摇了。自己做得主,不为外境所愚弄、所把持,不住一切境相,不执一切事物,时时绵密观照,就可以进入明心见性的境界了。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能成就佛道。
闹市练道客,尘嚣试修人。心若无执不住相,身陷尘劳仍自在。只要心静,就算在繁闹的都市,也不会被外界所扰。因此,保持一个充满喜悦、充满慈悲,无所挂碍,如如不动的心情,是我们学佛者最重要的课程,就像是“青山原不动,浮云任去来”。一切因缘事相现前时,都能观照诸法如幻如化,如过眼云烟,不起心不动念,保持一颗如如不动而带着喜悦的心情。心灵的宁静、安详、喜悦、洒脱、自在,皆来自于内心的放下。没有爱憎、取舍,一切了不可得。坦坦然然,平平常常,一种平怀,泯然自尽,任它风云多变幻,我自无喜亦无忧。了解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不执著虚幻不实的名利,不过度的幻想,不向外追
求满足,而安住于自己知足、喜悦的内心。那么,你就是最快乐的人。放下就是佛道,佛道不必追求,放下就是,如果继续追求一个佛道那还是执着,求法者无法可求。没有佛,没有禅,连个没有也没有,方为绝学无为闲道人。
若用月亮比喻本来妙明的真心,指头比喻一切经论所讲的教理和佛所说的法。犹如手指指向月亮,教我们看见月亮。无奈一般愚夫,便误认指头为月亮,只知执着名相,偏偏死死抓着语言的文字不放,以为这就是佛法,这样就不能见到名相所指的真如实际,其实一切语言和文字只是指示我们明白本来妙明心体的指头。如果我们着了文字相,只见手指而不见手所指之月—本性,那就错误了。其实这不是言语所能及,思想所能到的,须真参实究才能证到。一切言语教化等等,都是假立的名相而已,如果把言语理论,认为实法,便是一种妄想。所有我执法执的心及有道可求,有佛可成的心都要放开放下。是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个法是佛法,佛法也要舍,这个舍不是不要了,而是依教修行但不执著。佛所说的法,只是过河的筏子,只是为了使众生解脱三界,度过生死苦海的方便法门,同样的不可执著。也就是所谓“过河需用筏,到岸不需舟”。一念迷昧,假名众生,返迷为觉,假名为佛,生佛迷悟,皆是对待,清净性中,皆不可得。佛家说有说空,无非以二谛说法,引人破假识真,明心见性,然后识达烦恼本空,生死涅槃本一如如之相。则不求解脱自解脱,不断烦恼自无烦恼。
毕竟空里面没有住和不住,因为我们有执著,所以佛才说要无所住。在本来清净自性的真如中,既没有一个所觉的境界,也没有一个能觉的本体。如果执着佛境界的是有是无,也就同执着有一涅槃的可入可出一样,仍然还是法执。因此必须要远离能觉所觉二边,了无所住,这才是佛法正觉的真实内义。悟到烦恼当下就是菩提,就是清净,不用离开烦恼,另外找一个清净法,也不要执着有一个清净法,若想得到清净法,又会变成污染法。有意离相非实相,对境无心即佛心。佛法在文字上理解明白,但事情来了就
挡不住,定力不够,所以解悟不能了生死,一定要证悟,亲自见到本性才有力量。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夙债。
真我无求原具在,清净无为何须禅。清净自性本无可言,讲不出所以然,只能用一个假名。世间千罗万象,千差万别,为了言说的方便,不可以没有这些假名,只要不当作绝对、独立、真实而加以执着,何妨灵活运用这些假名来说明奥妙的道理与事相。自性清净是假名,第一义谛是假名,中道是假名,毕竟空还是假名,实相还是假名,不生不灭还是假名,统统是假名,何以故?本体没有名相可说。真法是没有办法言说的,心性本来无有一物。如果因有而立空,因生死而立涅槃,因烦恼而立解脱。说有亦可,说空亦可,说亦有亦空亦可,说非有非空亦可,是以不可执非,亦不可执无。说空说有,说迷说悟,说真说妄,说有说无,皆是相对立说,均系戏论,都是不得已。一有言说,便有落处;凡有言说,皆无实义。如彻悟心源,明见真性,迷妄既无,悟从何立?不立亦不立,了无一法可得。真经无字,借假修真,法在哪里?法就在每一个众生的身心之内。不悟之时千卷少,彻悟之后一字多。但凡夫还是需要有字经,有字经能唤醒凡夫进来修证圣道,故说,无字经还是从有字经里出来的。地图虽然是假的,但是可以让我们找到目的地,文字虽然是假的,但是可以让我们成就佛道,道理就在文字当中,法是让我们方便运用的,不是让我们执着的,假借文字,不离文字,心不着文字相,文字就是实相,实相不离文字。但理可顿悟,事须渐修。道理上我们可以顿悟,但多生执相的旧习气不能立刻消除,所以事相上还是需要真正的去修行。开悟之后,也只是见道位,还要经过修道位,在境上辛勤地锻炼用功,在事相上把着相粘境的习气完全消光,才可以证成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