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在清心养生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中国式养生之可行之道,今胪列如下,以供读者借鉴和参考。
1、安神定心法:孙思邈在《存神炼气铭》中指出:;若欲存身,先安神气。若欲安神,须炼元气。气在身内,神安气海。气海充盈,心安神定。定若不散,身心凝静。静至定惧,身存年永。既安其神者,方静其心,盈其身;存其身;永其年。
2、清静无为法:老子《道德经》主张;清静无为的养生之道。清静无为的方法,要求达到致虚极,守静笃的境界。就是说,要尽量虚其心灵,排除杂念,始终如一的坚守清静,务必心清神静。要做到虚静,;见素抱朴,少思寡欲。如能这样便可节护专神,延年益寿。老子认为:清净无为者,不做力所不及的事;恬淡虚无者,能淡待生活中的事与物;道法自然者,能顺乎自然以无为生。这样的人可以;贵生即心;不以事累意身;不以物累形。
3、守神祛病法:《黄帝内经》早有;精神内守的著名思想,;精神内守是养生之法,总的要求及功效是:清除妄心;抑制邪念;意念集中,神不外驰,内养元气,外慎六淫,阴阳平衡,气存形全,故而不生病
4、静神化治法:中国古代医学思想中富有;清静养神的主张,;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静神化治,动则苛疾起,即清静者,可生元神,化元气,治疾起。;清静者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勿之能害。清静养神可以使机体的生理功能正常抗病力增强,不易生病。
5、静而能虑法:是儒家的;养神法主要表现为;虚静坐忘的修炼方法。《大学》对;静与;神的关系作出了明确阐述:;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而在达到静而能虑,必须通过;坐忘修炼。静坐忘我是儒家的修养大法。
5、抱神以静法:《庄子·在宥》把老子学说发展到到;抱神以静,;必静必清的更高度,极力主张;虚无恬淡,寂寞无为,并以水静则明来说明神之当静,所谓;水静尤明,而况精神。他认为,只有静而无为,排除忧患,以免神躁,才能长寿。但庄子之心静,并非绝对的静,而是动中之静,心清神静的关键在于心神静而;不杂要想保养精神完全不动神是不行的,只要排除是累,心神专一不杂,就能做到神静而不躁。
6、补脑修神法:道家强调性命双修,得道成仙,神仙非神话。《隐子》认为;神仙只不过通过修炼健身,而使头脑清醒,心智发达,神明通达,大觉彻悟而又寿高罢了。修此;神仙之道方法甚多,但其根本方法是;还精补脑,;虚静修神。
7、戒能清心法:;佛家修性养神关键三个字:戒、定、慧。这里的;戒实际上是;清心法。戒指戒规,戒律,防止错误和过失,防止恶欲和邪念,可见戒能清心。佛家修性养神,必先修持戒法。佛家有五戒,八戒,十戒等说。如;五戒:一戒违真,二戒杀生,三戒偷盗,四戒邪淫,五戒妄语。戒能使心静如水,性净如洗,使心神不受杂念,邪念,恶念的污染,从而为;定生慧扫清一切障碍。
版权所有:华严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