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七月十五这天民间俗称“鬼节”,文雅的学名叫做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中元一词是道教名称,而盂兰盆却是佛教名称,中元节于佛、道两家都有故事。
放河灯中元节与道教
道教神仙体系中有“三元大帝”之说,亦称“三官大帝”,所谓的“三元”指的是天、地、水三种自然元素,这是源于上古时期先祖们对自然的敬畏,到了东汉时期,张陵创立五斗米教,把这三种自然元素神化,并赋予了其特有功能,在《三国志·张鲁传》中裴松之引注的《典略》中有如下记载:“请祷之法,书写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于天,著山上,其一埋于地;其一沉于水,谓之三官手书。”当时五斗米道不重视偶像崇拜,张鲁所作《老子想尔注》十分强调《老子》道“无名”、“无象”的观点,反对给“道”取姓名,设状貌,因此,这时期所创神灵是很少的,后随着道教神仙体系逐步建立,天、地、水三官逐步被人格化,南北朝时天地水三官神和上中下三元神合二为一,直至宋朝,道教的神仙谱系基本完成最终编订,三官被排在第四等次。
道教三元大帝“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这是三元大帝的功能,道教将三官的诞辰分别定于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也就是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了。那么中元节为什么又被称为“鬼节”呢?因为这一天地官会打开地狱之门,已故的先祖可以回家,点荷灯为其照亮归家之路,各大道场也会建醮祈祷。
中元节与佛教
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盂兰盆是梵语音译,意译为“解倒悬”,与佛教故事有关,记载于《佛说盂兰盆经》,讲的是佛陀座下十大弟子之一目连,救其母脱离饿鬼道的故事。
目连得了六神通后,以道眼观世间,见到生母堕于饿鬼道,不得饮食,目连为母亲送饭,然而食未入口,就化为火炭,目连悲泣不止,向佛陀求助。佛陀指点他说:“你母亲罪孽深重,非一人之力可以解救,七月十五是众僧自恣日(佛教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为夏安居之期,在此期间,出家人禁止外出,聚居一处精进修行,于最后一日,僧行自恣法,即请僧众举出各自所犯之过失,于大众中发露忏悔而得清净,自生喜悦,称为自恣,亦称佛欢喜日),你设盛会供养十方大德众僧,借佛、法、僧三宝之力解救你母亲。”目连之母当日遂脱恶鬼之苦。
目连奉食于是就有了七月十五这一天设盂兰盆会,供养僧人以超度亡故亲人的习俗。
事实上不管是道教的地官赦罪,还是佛教的盂兰盆会,体现的都是古人对已故亲人的深切思念,与传统的宗族祭祀理念一致,儒家也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早在商周时期,我国就有了祭祀的传统,那时儒释道三教还都没有创立,因此即使没有宗教的故事与传说,未必便没有中元节。版权所有:华严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