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道场」的意义?
问:第一个,请问「道场」的意义?
净空法师答:我想提这个问题,也许是有意思要建道场。这个名称顾名思义,这个场所有道,才能称为道场。道有很多种,在一般有佛道,中国道教也是道,儒也是道,国外一些宗教也都是道。所以道有正有邪,邪门外道那也是场,也都是道场。道场两个字的含义,我们一定要把它搞清楚。
在佛门里面,道场不一定要有形式,只要有道,不必有形式,也叫道场。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老人家教学四十九年,这同修们都知道的。他在哪里教?都是在山林树下,都在旷野,没有建筑。他们的生活方式是日中一食,就是去托钵,树下一宿,晚上就在树底下盘腿打坐,休息一下就行了,过那种生活。一生都没有建过房舍,没建过。他所在之处,他都是在教学,所以那个场地就叫道场。这个意思我们要懂,最重要的是有道。
明了这个意思,我们今天无论在什么处所,你就是在家庭也一样,你一家人天天听经、诵经、念佛,一心向佛,那你的家就是道场。在大乘教里面的定义,四个人在一起共同修行,都能够遵守佛陀的教诲,就是六和敬,那就是佛家标准的道场。譬如你一家有四个人,四个人都念佛,都念《无量寿经》,一个愿望,求生极乐世界,修六和敬,那你家里头就是标准道场。这个要知道,不必讲求形式。尤其在现在这个时代,乱世,整个社会动荡不安,真正修道的人要万缘放下,你心里头有道才叫真正道场。所以道场在哪里?道场在心地,不在外面。
你心中有道,无论你坐在哪里,那个地方就是道场。
佛法,尤其是净土宗一道,印光大师给我们开示的非常清楚明白。就佛教而论,佛家的法印,四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不仅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育,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诸佛如来教人,原则、方向、目标就是这四句话。四句话,实际上就是前面这三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就这三句十二个字,这是一切诸佛教学的总方向、总目标、总纲领。我们心里头常常有这四句话,你所在之处就是道场。
净宗道场,印光法师讲得好,他老人家也有四句话。我看他老人家的《文钞》,这四句常常讲,可以说是他老人家传法的四句话,我们接受了就是印祖的学生,就是印祖的传人。他这四句是「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我在早年,把这四句话刻了一个印,印祖的传法印。我说得更白一点,大家更好懂,我把他「信愿持名」四个字改成「老实念佛」,大家好懂。所以是「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你要是向著这个方向、向著这个目标,那你就是净宗道场,不一定要有形式,哪里都是!一切时一切处都是我们修净土的道场。
但是这四句话要简单的解释一下,什么叫「敦伦尽分」?敦伦的意思,就是我们能跟一切人和睦相处。伦是讲五伦,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跟我们这些关系的人都能够和睦相处,这叫「敦伦」;「尽分」就是尽我们自己的本分,我们应该要做的,一定要把它做好,这叫「敦伦尽分」。「闲邪存诚」非常重要,闲是防止,防止邪思邪念,防止一切邪行,你的思想、行为不正,要应当防止。邪正的标准就是我们佛法里头的戒律。
我们今天学习,社会走向多元,我们学习的范围也要把它扩大,至少扩大到我们中国本身的多元文化。中国在最近两千年来,可以说全国人民,上从皇帝,下到庶民,统统接受的是儒释道三家的教诲。所以儒释道的根,我们要很认真努力来学习。儒的根是《弟子规》,道的根是《感应篇》,佛的根是《十善业》,我们以这个为标准就对了。与这个标准相违背的,邪道:与这个标准相应的,正道,我们就懂得怎么样防止。现在这几年,我们全心全力在推动弟子规的学习,非常重要。弟子规是做人的基础,如果人都做不好,你怎么能成仙?你怎么能成佛?你要成仙、成佛,首先要把人做好。所以弟子规是我们第一门功课,是我们标准的标准。符合这个标准的,正道;与这个相违背的,邪道。我们要防止邪思、邪念、邪行,用这个做标准就好了。
「存诚」这句话重要,无论对人、对事、对物,我们有一颗真诚的心。决定不欺骗别人,更不能够欺骗自己,不自欺、不欺人,这叫存诚。后面是劝大家「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这是印祖给我们的四句话。这个四句话就是净宗道场,所以决定不在形式上,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如果形式,是缘分,不求。学佛总要知道,不只是这一生,佛法是讲无量劫,过去生生世世、未来生生世世永远在学习,每一世都在学习。大乘教里面跟我们说,成佛需要三大阿僧只劫,这三大阿僧只劫绝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情。所以要有恒心,要有毅力,时时刻刻在学习,在在处处在学习。
我们今天首先要学的是什么?把自己的毛病改正过来。佛也常常教我们,人最严重的毛病,大概各个都有的,贪瞋痴!所以佛教给我们「息灭贪瞋痴」,这真修行;「勤修戒定慧」,用戒定慧去化解贪瞋痴。祖师大德也教我们,有两句话说得很好,「於人无争,於世无求」,这两句话重要。凡是修行功夫不得力,总是毛病出在这里,跟人家要争,对世间欲望太多,永远没有办法满足你的要求。这样的人,无论修哪个法门,念佛也不能往生,为什么?他对这个世间还放不下,他还要求。所以真正想在道上有成就,一定要记住,「於人无争,於世无求」,要认真息灭贪瞋痴,勤修戒定慧。
在日常生活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人要谦虚、要恭敬。你看看经典上,特别是诸位要是有机会看《释迦方志》、《释迦谱》,就是释迦牟尼佛的传记。你看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对任何人都谦虚、都恭敬,这是我们应该学的。你再看孔子,《论语》上有记载;再看世界上所有这些宗教的创始人,耶稣、玛利亚,个个都是待人谦虚,没有贡高我慢的。小小不如意就要发脾气,这个人无论在世法、在佛法都不会有成就。
而且常常发脾气的人,学佛的同修遇到了要原谅他,还是要恭敬他、原谅他,不要跟他争。为什么?他很可怜,非常可怜。发脾气最容易伤害身体,常常发脾气的人一定身体有病,而且短命。这人已经很可怜了,你再跟他争,怎么好意思?不好意思跟他争,处处让他一点就好了。我们在这个地方学忍、学让,学忍辱波罗蜜。我们尊敬他,我们尊重他、礼敬他,为什么?他帮助我,成就我忍辱波罗蜜。他是我忍辱波罗蜜这门课程的老师,我当然要恭敬他;他牺牲自己成就我,你看是不是?值得我们尊敬!要懂这个道理,我们就不会发脾气了。
(学佛答问 档名:21-3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