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我想问的一个问题是,佛法里讲开智成佛,您刚才也说深入经藏才能开智成佛,那您能不能给我们一些建议,我们该怎样去读经典能够开智慧,或者您认为智慧是怎么开启的,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谢谢法师,阿弥陀佛。
传喜法师:我们很多人面对佛教的时候,都会有这样一个问题:我怎样去读经典呢,哪一部经典适合我呢?其实他忘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我们读经典的动机。我为什么要学佛?这个动机很重要。就好像小孩子去读书一样,背着书包大家都去读书,那为什么最后成才的少呢?因为成才的真正点不是他读了什么,而是他为什么去读,这个很重要。
当初我学佛就是因为觉得生命痛苦,虽然我不缺钱花,比别人活得滋润,但是我觉得很痛苦。我发现这个痛苦不是从钱和物质上来的,它是我内心的东西,内心的东西必须要从内心解决。所以我才去读经典,也才发现中国人说的“文以载道”的含义。
古代的书都是研究生命的这些学问的,这时我才找到解决困惑的契机。也就是说我们学习佛法,要把自己当患者想。那佛经是药,老师是医生,如果你进入这个状态了:我是患者,我是通过老师这个医生,通过经典这种药,来修改、对冶我的疾病。这个时候你读经的动机就到位了,经典的智慧就流入你的心田,就会滋润你。
相反,如果你没有这种姿态,没有调整好去看经典,你说我研究研究,那你就会俯视经典。经典是高度智慧的结晶,但是我们的态度却是俯视的,俯视圣贤,俯视智慧,这本身是有罪的。不读还没有罪,一读因为姿态不对,读的过程就形成罪,智慧不但不开,还让人产生邪见。所以有的人反过来批评佛经,就因为他姿态错了。
如果你当自己是患者,你就会很尊重医生了,你就会把经典当做救命稻草了,这个时候你仰视佛教,仰视经典,姿态一变,所有的都是良性的循环。所以你看同样是看经,会产生完全不同的两个结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很多人会忽略姿态这个问题,如果我们姿态正确了,佛经都是智慧的精华。水取一滴而知大海,那大海的味道不管从哪个角度去尝都可以被你偿到,我们说智慧之海偿一滴而知全味啊,智慧之山登一步你都会看到真实相啊,阿弥陀佛!
版权所有:华严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