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几则
一,问:“师父:既然寺院和佛像终究要坏掉,那我们建寺、塑像又有什麽意义呢?”
反问:“今天早上去市场买菜了吗?”
答:“买了,买了很多菜。”
反问:“你在市场里磕了几个头啊?”
答:“师父:我哪能在那种场合磕头呢?”
反问:“噢,那你来寺后在大殿里磕了几个头啊?”
答:“至少磕三个啊。”
答:“对了,这就是佛像和寺院的意义。”
二宝人不是佛弟子……
问:“我不去寺院皈依,让别人捎个皈依证来,可以吗?”
答:“决不可以,不通过如法的仪规,你就得不到三皈的真实利益。正规的寺院是不会这样做的。”
“有人不皈依僧宝,不皈依僧宝就是二宝人,二宝人不是佛弟子,不是居士。”
念“观世音菩萨”能往生极乐世界吗?
念“观世音菩萨”当然能往生极乐世界,只要你的愿望是去极乐世界的话。
《大悲经》云:“……汝等大众,诸菩萨摩诃萨,梵释龙神,皆应恭敬(对观世音菩萨),莫生轻慢,一切人天,常须供养,专称名号(观世音菩萨名号),得无量福,灭无量罪,命终往生阿弥佗佛国(西方极乐世界)。”
我能念“往生咒”吗?
“往生咒”任何人都能念,只要你喜欢。
诵“往生咒”有很大的功德,《不思议神力传》云:“若诵21遍(往生咒),即灭四重五逆十恶谤法等罪,若人能诵此咒者,阿弥佗佛常住其顶,日夜拥护,无令冤家而得其便,现世常得安稳,临终任运往生(即随愿往生到想去的佛国)……”
先杀了存钱的
建寺期间,有人来问:“仁清师,有人说不能去建寺、塑像等。”
“为什麽?”
“他们说:如果你建起寺院来,别人去拆坏了,肯定是要下地狱的,是谁让他下的呢?是我们建寺的人让他下地狱的,所以,我们也要下地狱。”
“哦,照他这样说来,应该这样理解:你和很多人去银行存了钱,而行长起了贪心,就把银行所有的钱带回家,据为己有了。事发后行长被判死刑,在执行枪决前,行长说:且慢,先杀了存钱的,他们不存的话,我能招来杀身之祸吗?”
“……?”
建寺有无量无边的功德,而阻挡别人建寺则有极恶之罪业。
一个人为建寺添了一砖一瓦,他得到的是建寺的功德;
一个人把寺院拆去一砖一瓦,他将得到破塔坏寺的地狱恶报!
饿他三天
一居士说:“师父,我得回家给我丈夫做饭。
”“他等着你回家做饭吗?”
“不是,平时都是我做,他不会做饭。”
“哦,他很快就会了,不信,你饿他三天。”
学佛问答
“不要敬信个人”,正是“四依法”当中“依法不依人”的另一“理证”;密宗当中的“依止上师”,是有很深的佛理的,由于内容很多,限于篇幅,在此另举一例来帮助理解:大家知道,《六祖法宝坛经》,记录的是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经历和法语,我们把它叫“经”,受到了几乎所有佛教徒的“敬信”,指导了很多人的修行。在此,我们敬信的是人呢,还是法呢?由此联想一下“密宗的上师”,所谓的“上师”,也是有很多的条件的,并不是随便一个人就可以称为“上师的”(当然骗人的不在此限),结合上例,应该得到答案……
“不要借助他力”,就象《法句经》中说的“我为如说解脱法,当知解脱随自转”是一个道理。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凭借的是“弥陀慈父”的“接引愿”,但也并没离开最基本的要求:“信、愿、行”,“乃至十念”,并不“诽谤正法”,而这些,都是自力,何况弥陀本意,并不是让我们去靠,去等,(而是让我们“勤勇求正觉”)若怀此邪见,很难得遇“临终正念不失”这种“侥幸”,到此悔之晚已。
(很多净土行人,不能正确认识弥陀本怀,错把“慈悲的接引”当作“放逸的借口”,坐等弥陀慈父的垂怜,甚是可叹,对此本人以后将有专文论述……)
晚上能不能诵《地藏经》
完全可以!
父母过世20多年了,还能作超度吗?
完全可以作!
首先要明白超度的含义,就是通过一定的仪规,而进行的,忏悔、供养、诵经、念佛、礼拜等等,而这一些都有无量无边的功德,以此功德回向亡者,借以把亡者从恶道超拔上来,乃至度脱到极乐世界等佛国去。
即便自己的亲人过世多年,已经转生某道(比如人道),也可籍此功德而消除业障、开显智慧、增加顺缘、积累福报,乃至究竟圆满佛果!
当知,佛教事业,功不唐捐!
若背着家里其他人作供养可以吗?
答:如果所供养的财物属个人所有,不经过家人同意也可以,要把功德回向给家人,让家人早日得闻正法,修行佛道;
如果财物属共有,则不应背着家人去供养,以免家人知道后生烦恼,甚至造下谤法口业,何况,此种情况应属偷盗,正信佛子所不应为。
当知供养有多种,精进念佛,回向功德也是一种法供养,应当善巧处理。
有人说《地藏经》不能诵,请开示!
问:“有人说:诵《地藏经》能把鬼引来了,鬼来后,没法安排他,所以,在家人不能诵《地藏经》,对吗?”
答:“此为歪理邪说。任何经典都没有此种说法,任何经典都能利益一切有缘众生,而鬼是众生之一,他们本来就跟人共同存在着,只是由于果报不同,人们一般看不到他们而已。鬼并不可怕,是人在吓唬自己。更无‘鬼来后没法安排’之说。所以‘在家人不能诵《地藏经》’是错误的。”
关于梦境
关于梦境,佛经有示:初夜分之梦境,多由平日的习惯动作,惊吓,见闻,刺激等影响所致,一般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应在此范畴。
中夜分之梦境,多有非人干扰所致。
后夜分之梦境,多是八识田的种子显现所致。
梦境,有时对应着一定的东西,有时预示着某种规律的发展,(但绝非民间解梦的道理),比如:经中说,有人通过忏悔,梦到见佛见光,沐浴身体,呕吐污物等,就是业障清静的表征……
大乘经典中有“梦中受恶报也能消业”一说。
梦境也是“事相”,它同人生一样,也是一种“幻化”,我们对它的态度是:“不惊、不喜、不执、不著”,(可参阅《认知觉受》一文),果能如此,则具备了一个修行人应该具备的理念、方法和素质,那就能:恶者不起,善者愈善。
愿能对你有益,阿弥佗佛!
遭到别人的诽谤怎麽办?
答:应以感激的心态默然处之。
感激有四个原因:一,诽谤能给我消业。二,诽谤能激励我改过。三,诽谤能帮我成就忍辱般若蜜。四,诽谤能让我看清对方。
问:密戒是什么?
答:密戒是戒的一种。戒有:别解脱戒,也叫别别解脱戒,我们受的沙弥戒、比丘戒,叫别解脱戒,特点就是要自度,持住一条,一条解脱,统统持住,统统解脱。主要是针对自己,为了了脱而持戒。还有、就是菩萨戒,也叫饶益有情戒,是利益一切众生的戒。比如说在家人受的“在家菩萨戒”中有一条“不准养蚕”。养蚕的目的是为了抽丝,蚕茧在活着的时候就把它煮死,然后抽丝,如果等它自己打洞爬出来的时候,这个蚕丝已经抽不开了,老断并且很干燥。所以说养蚕的目的就是为了抽丝,抽丝的过程必然要杀蚕,所以,菩萨戒不养蚕。第三、就是密乘戒,也叫誓言戒,也叫三昧耶戒,限于密法。当你的上师给你灌顶传法的时候,戒体就随之纳入,受法人的密乘戒体就得到了。其他的戒都要单独受,这是不一样的。
摸顶和灌顶是两个概念,灌顶是受法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仪规,摸顶是表示关爱、加持,是两个不同的感念。
问:一些高僧大德修到一定程度之后,是不是随时可以往生,不到寿限就能往生呢
答:这是真的,就是修行到来去自如了。很多高僧大德都是这样的,因缘成熟时就走。
比如能海上师,1967年元月1号的凌晨往生。他往生之前,在五台山接受劳动改造,一天晚上出来解手(小便),碰到另外一个师父,能海上师问:“你说现在走好不好?”,那位师父认为能海上师说的是下山呢,就说:“我看还是走的好。”根据缘起,上师观察到他的弘法因缘已经没有了,已经圆满了,就说:“那你明天给我告假吧,就说我不行了”。
第二天早上,其他法师推开门一看,他在那坐着已经是往生了。根据他身体的冷热程度推测,已经坐化了3~4个小时了,从他交代到“走”就几个小时,这就是我们说的来去自由。有修行的高僧大德确实能做得到。
问:修到一定程度是不是会有“透视”和“预知未来”之类的?
答:你说的这个,是类似一种“神通”,“神通”在佛教界确实存在,是佛教在修行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辅助品”。比如像我们喝水,喝水是为了解渴,可是端起杯子一喝,首先是把嘴皮子湿了,然后才喝下去,才达到解渴的目的。我们修行的目的是为了了脱、为了广度众生、为了成就佛果,在修行过程中可能带出来某些超常人的东西,我们叫他“神通”。但是从佛经上讲,鬼也有神通、妖魔也有神通、佛也有神通,就怕人们不明真相,被所谓的“神通”所蒙蔽,或者为了追求神通而忘记了了脱,所以佛不允许故意炫耀神通。
所谓的“神通”在某些程度上有很大的差别,比如鬼都有“五通”,证得阿罗汉果位之后就会有“六通”,这个差别很大:能量上差别很大,时间长短上差别很大。比如,我们关上门以后,鬼能从墙里过来,墙对他无阻无挡。相对人来讲就叫“神通”。这叫“报通”,是个鬼就那样,是个鱼就会游泳,是个鸟就应该会飞,这叫“报通”。神通有“修通”也叫“证通”、“报通”、“妖通”就是“附体”嘛,现在有很多是“妖通”。都是被那些有“报通”的众生附体,黄鼬、狐狸都能办得到。蒲松龄写的《聊斋》的故事,理论上讲得通,穿墙而过应该是真的,鬼就能穿墙而过。
经论上说:鬼,小力者能隐形变化,大力者能移山填海。隐形变化已经很通了嘛,相对人来说已经很厉害了,它能变。大力者能移山填海,多么厉害。那仅仅是鬼的层次,所以佛教不让炫耀神通。以免误导众生。
(弟子圣戒根据录音整理)
答:外道也有神通。
比如说变化,“点石成金”也是其中的一种,外道通过法术,一指石头能变成金子,别人看着就是金子,但是根据佛教《大智度论》上讲,外道的变化术最长七日,诸佛菩萨的神通力是久近自在,想让他多长时间就能多长时间,这是证量和究竟的问题。比如搬石头,有人搬十斤的石头,有人搬五十斤的石头,有人能搬几百斤的石头,就是一种不同,但是从事项上看都是能搬石头。所以说佛教的神通真正能开显出来是非常厉害的。
看的书太杂了并不好,因为外道的一些书,它的知见存在问题。比如世间法讲行善,佛法也讲行善,如果要行善,还是要遵循佛法的教义来做,因为佛教和其他宗教的善恶标准是不一致的,外道的善恶标准只限于从人的立足点来观察事情,佛教的善恶标准依据的是“因缘果报”和“缘起性空”的究竟之理。
(弟子圣戒根据录音整理)
回复“月牙”
在家菩萨戒第十七条为:不蓄三衣钵杖戒第十七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若不储蓄僧伽梨衣、钵、锡杖,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解:古印度僧人衣食简单,主要以托钵化缘生存,借此来弘化众生。僧人所能接受的物品主要有四类:饮食、衣服、卧具、汤药。
僧伽梨衣泛指一切衣服和卧具.
问“常住僧物”是指什麽?
答:常住物共分四种:
一、常住常住物。如:寺院的殿堂、僧舍、土地等,只能用,不能分,也不能卖。
二、十方常住物。如:供僧人的饮食,体通十方,唯局本处。即是说,它属十方僧众所有,但只是在场的人才有缘享用。
三、现前常住物。某物只供施给现前僧人。如:有人到寺院问执事僧:“我想供养本寺院所有僧人每人一双袜子,请问这个寺院共有多少师父?”,这“袜子”即属“现前常住物”。
四、十方现前常住物。如:若僧人去世后所留物品,虽然属十方所有,但只限本处僧人共分。
回复皈依仪规表法功德
对于一个正信的佛教徒来说,如法地进行“皈依三宝的仪规”,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仅是一个知见问题,更重要的:由此仪规而得到的“戒体”和功德,是仅仅“心中有佛”所得不到的。
当知,能够做到“心中有佛”,已经是相当的功夫,而这种功夫的成就,是通过长期依照一定的事相如法修持的结果。但愿常说这种话的人,真的是大修行人,而不是“懈怠、放逸”的借口……
至于皈依三宝的功德,实乃“尽未来际,说尤不尽”,只列举数条,以做“表法”。(可参阅拙笔《为什麽要皈依》-文章分类-随缘开示)。共享!祝吉祥!
回复 一心想解脱的人
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只有依靠佛教正法的不断修持,才能达到了脱的目的.
回复某居士
首先感谢你的发心,一个人处于非常好的生活环境当中,也能萌生出家的念头,是过去的善根使然,当知佛说出家功德无量,但能否出得了家,在于因缘是否成熟。其中最难过的是家人的阻拦这一关,应该首先多做工作,差不多时再做决断。
记住:前提是你已找到了和你缘深的师父和寺院……
西方极乐世界在当下
西方极乐世界在哪里?
《弥陀经》上释迦佛告诉我们,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
从事相上看从我们这个世界,往西方去,超过十万亿个佛土,有一个佛国。这个佛国,叫极乐,就是说我们发愿往生的那个世界。
我们临命终的时候就往生到那里,阿弥陀佛就来接我们,教主就是阿弥陀佛。这是事相上讲,从心性上讲,《维摩诘经》当中说,心净则佛土净,当你心净的当下,这个佛土就是清净的,当你心净的时候,当下就是极乐世界。
佛法是缘起法,佛法是因缘法,也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果报的现前,任何一个事相的生成,都是有很多条件所组成的,这是佛法的一个很根本的很基本的原理,那么西方极乐世界同样也是,不念佛的人,西方极乐世界远在西方,他见不到,去不了,作恶的人堕落地狱的人,也是去不了,念佛的人,最后才能往生西方,从因缘法我们可以这样解释,当你念阿弥陀佛的时候,你的目的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说,极乐世界,其中一个因缘,就在你念阿弥陀佛的这一声名号当中,你念阿弥陀佛的这声名号的时候,就是组成西方极乐世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阿弥陀佛这一声名号,你只要念他,就是组成,在你面前显现的,极乐世界的一部分,发愿往生西方的时候,随着你这个愿的出现,那么西方极乐世界的一部分,就在你这一个愿当中而显现,愿也是一个条件,念佛也是一个条件。
相信有个西方极乐世界,相信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接引愿,相信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包括了相信的这些内容,也是西方极乐世界在你这里显现的一种条件,所以信愿行,是组成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这里面还又包括了:放生、印经书、护持道场、严持戒律,读诵大圣经典等等等等。每一个条件都是组成西方极乐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从因缘法,来讲的西方极乐世界到底在哪里。也可以这样说,当你念阿弥陀佛的时候,西方极乐世界就在你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上,当你放生的时候,西方极乐世界就在你放生的这个善行上,当你印经的时候,西方极乐世界就在你所做的这个功德上,就这么含义。
你说西方极乐世界在哪里?在我们当下,你想做的那里,你当下想念一句佛,西方极乐世界就在你这声名号上。因为,这一声佛菩萨,这一生阿弥陀佛名号是组成西方极乐世界的,非常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没有这些条件,西方极乐世界放在你跟前你也看不到他,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的化现,还是一种事相,他跟我们经上看到的,地狱也是一个道理。《地藏经》大家都读诵过,无毒鬼王问光目女:圣女,你为什么来了。圣女就说:我为什么来,不知道。因为是她祈求的那个佛陀,加持的她。她问,我这上哪来了,我为什么到这来了?无毒鬼王回答:这就是地狱,世人若想到这个地方来,要么就是业力,要么就是神力,神力就是无阻无碍,就像佛陀证得佛果以后,一切事相他都能了了皆知,了了分明任何地方他都能去的了,这就叫神力,圣人的力量。作为凡夫来讲是业力,业力,就是做了,业力就化现了这么一个地狱,除非这两条,没有这两条,一般人没有做地狱之因的人,也没有非常大的神通的人,他到不了地狱,你叫他去他都不去,去不了还是一种化现,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慈悲愿力的化现,怎样才能显现,如果我们不修行,如果我们不念佛、不发愿、不相信,等等,这一些条件通通没有的话,西方极乐世界就在咱们面前也看不到。
这就是佛教的因缘法,所以阿弥陀佛在哪里,西方极乐世界在哪里,就在我们这起心动念上,就在我们的行走坐卧上,就在我们的发愿上,就在我们的修行上......最主要的:就在我们念阿弥陀佛这声名号上!
功德回向是肉体得到还是神识得到
我们修行以后,有的人嗔恨心比较重,我们拿着修行的功德回向给那一个人。是神识得到的功德,还是肉体得到功德?神识和肉体是什么关系?先说嗔恨心很重,嗔恨心是什么东西!嗔恨心就是好生气,好发火,心情浮躁,经常不安一遇到点外缘马上激起火爆来,这是最普通的一种。
还有一种呢就是由于过去的串习的作用,就是过去的习气、无明、业障的作用。我们这一生当中可能在某些时段、某些环境、某些场合,即使没有其它的外缘引发,也心情烦躁,有时候也会生气。大家一定要知道,嗔恨心是人的一种共性,有的人强,有的人比较弱,根据因缘和善根不一样,那么表现出来的就不一样,如果一个人嗔恨心非常强,表现得特别突出。
我们怎么去处理?做为修行人来讲,想改正怎么去改?想改你得要有一定的方法,来对治!通过长期的熏修,提高这个工夫才可以,想改怎么才能改得了。第一点说到想改,那就是由佛教的理念来指导,比方说佛法要求我们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经常发火,那就引发些不好的事端发生,那么我们既然要想改很多的恶业,那么嗔恨心是首先我们需要降伏的。怎样去降伏它呢?首先是用佛教的理念来正确看待它,我们才能够掌握正确的方法来降伏它,先不要说什么理念,怎样对治才能降伏它,才能知道怎样去降伏,就说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以后,怎样才能达到降伏的目的。那就是长期的熏修,长期的修行,随着你工夫的提高,慢慢的这个嗔恨心就小了,这个工夫的提高也分好几个方面。修行佛法,佛法就讲慈悲、讲平等,你真正的有平等心,那么这个嗔恨心慢慢会熄灭,真正的有慈悲心,那么嗔恨心慢慢会降低,这是一种工夫。还有一种对治,这种对治是什么,就是说佛教当中,有很多很多的方法,适合不同根性的人,所谓的适合不同根性的人,是什么意思呢?高僧大德这样说过,假如你感到自己非常愚痴,你可以多念文殊菩萨心咒来对治,假如你经常烦恼,经常上火你可以多多念观世音菩萨心咒,来对治。为什么呢?诸佛如来的名号,诸佛菩萨显现出来的咒语,包括很多的经典,功德都是一样的,都能够降伏自己的业障、无明,都能够消业,都能够开显智慧,都能够种究竟成佛之因,是不假。但从事相上看,它有因缘,不同的因缘有不同的修行的法门。比方说,我特别的好生气,那么,高僧大德说了,多求观世音菩萨,或者是多念观世音菩萨心咒,就容易对治,就是这个意思。因为观世音菩萨大家都知道,他最大的特点是以慈悲为主。但是,并不是说,阿弥陀佛、文殊菩萨、地藏菩萨,他们不慈悲,不是那个意思。因为经上就是这样展现给我们的,也就是说他是以慈悲为主要的表现形式,给我们示现的。那么我们祈求观世音菩萨的时候,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的时候,修观世音菩萨法的时候,或者是念观世音菩萨心咒的时候,我们首先得到的是慈悲心的开显。通过慈悲心的开显来降伏嗔恨心,通过长期的修行,我们能够慢慢提高自己的工夫,才能慢慢把自己的嗔恨心真正的降伏住,这是一个工夫,一个修行的过程,这是第一点。当然,念经、拜佛、修行也很好。通过这一切一切的修学活动,产生了一种功德,功德是无形无相的,虽然功德无形无相,但是它可以以很多的不同的事相所表现,比方说我们修学了一定的法门,或者是拜佛,或者是诵经,或者是念佛,或者是任何的不同的形式,然后我们把那个功德回向给经常发火的那个人,意思是让他达到熄灭嗔恨心的作用,到底是他的神识得到呢,还是肉体得到呢?
神识这一说,是我们比较通俗的说法,佛教当中讲是灵识,它是一种东西。我们把功德回向给那个人,是谁得到呢,就是这个人,当这个人还活着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说,他这个灵识、神识和他的肉体是一体的。我们从事相上看它是一体的,那么既然是一体的,它那个神识也得到了,它那个肉体也得到了。为什么这么说?如果这个人仅仅是中阴,在中阴过程当中,那么他身上那个灵识得到了,因为中阴身它也有中阴的身形,但是中阴的身形,是待报的身形,正在等待投胎,正在等待有轮转,中阴身形还不是一种确定好了的报身。
一般人说,如果一个人业障浅,福报大,那么他得到了两种报。这两种报都非常殊胜,哪两种报呢?正报殊胜,再有一种报是依报,依报殊胜。依报是什么?就是包括我们的环境,包括我们的环境,我们周围的身边的亲戚朋友住址,包括你那个工作单位等等等等,包括你所接触的人的层面,统统都可能是你的顺缘,你的福报很大的时候,这叫依报。正报是什么呢?你是个男身,还是个女身,长得高、还是矮、胖还是瘦,俊还是丑、健康还是多病,这个都是正报。正报和依报都是一个人的,或者是福报或者是业力的感召,业力的感召在这里我们一定要知道,不仅仅是不健康的那一方面,还有非常积极的那一方面。比方说我积累了很大的福报,我也精进念佛了,我也求生西方,那么到临终的时候,一下子往生到西方了。一往生到西方,相好庄严,如同佛一样,无二无别,紫摩金身,三十二种大丈夫相,这是正报。依报呢就是在西方极乐世界,受用西方极乐世界的那一切福报,这叫正报和依报。
所以当我们念佛,或者是诵经,或者是拜佛,产生了一种功德,回向给哪一个人的时候,那个人的灵识得到了呢,还是肉体得到了呢?记住包括他的依报同样得到,依报就是他周边的环境,都会有所改变。当一个人非常有福报的时候,他所处的这个环境啊,都是一个非常好的环境,他是相应的。很难具体是那个部位,有的人这样讲,据说三十六位护法善神,有不同的对应点,有的护法善神是主你的肩膀,有的护法善神是主你的头,所以说当你的头疼的时候,你可能是得罪了哪位护法善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不能这样讲,为什么?因为他有相应点,但是不能把佛法搞成迷信了!按中医学理论来讲,比方说我们内脏肝,它主木,但是不能说我们得了肝病了,就是因为你杀了一棵树,能这样说吗?所以正报依报都是业力的感召,业力这里边包括了我们修行积累的功德,是业障的深浅,业障的多少,和你功德的多少,包括智慧开显的大小,都决定了你这个正报是什么,依报在哪里。
所以当我们回向功德,回向给那个人的时候,回向给哪一个众生的时候,既然他有了功德,既然他得到了这个功德,他的一切都在变,不仅仅是灵识,也不仅仅是肉体。你要说智慧开显,要找对应点的话,那是灵识。说到身体健康呢,那就不能是灵识了,那就是身体很棒那是身体的事,肉体的事。所以说他是相关的,不能决然的给他分开,所以佛教讲因缘。
法师眼中的2012
2012年有大灾难?
佛教讲一切世间法都是无常的,就是幻化的,就是变化的。有生必有灭,成住坏空,这是器世界生老病死。这是众生,也就是有情众生,这是佛教的一个理念。地球也是,宇宙也是,它有成它必然有住,它必然有坏的阶段,必然有空亡的阶段,这是个规律。通过这个规律上来讲,地球也好,宇宙也好,早晚要毁坏的。
但是,佛教有末劫之说,佛教否认末日之说。末日是什么?有人说2012年几月几号,可算准了,就那天,那一天一下都完了,那一天统统没有了,末劫说是什么意思呢?当这个地球宇宙毁坏的时候,趋于毁坏的时候,它是非常长的一个时段,它有很大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有水的变化,有火的变化,什么叫劫火?劫火,末劫之火,末劫之火这个火,彻上彻下,见到什么也烧烂了,我们世间见到这些东西通通烧毁了,这叫劫火。就是当末劫来临的时候,那种火灾不是我们看到这种海,也不是我们看到火柴这种火,所以佛教有末劫之说,没有末日之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假如地球从明天开始爆炸,咱们的孙子都死了,它也爆炸不完.劫是什么数?一大劫在经上讲是十二亿万年,一大劫是十二亿万年,所以佛教承认有末劫之说,也就是说当地球和宇宙毁坏的时候,那是非常长的一个时段,这个时段它会有很大很大不同的变化,而不是说哪一天地球就没有了,或者哪一年地球就没有了。
有人问我,对2012怎么看?我说2012是一个艺术片,是个电影。虽然它自称来自于玛雅文化,但是这个玛雅文化到底实用到哪里,准确到哪里这个还很难说。玛雅文化到底怎么讲的呢,2012年哪月哪日地球没有了吗?会不会这样讲,我们无从谈起,我们只能从佛教理论上来解释这种社会现象。
我相信佛法,所以我相信我说的也是正确的,所以当人问我的时候,我说了这么一句话:记住2012在我这里没有,我希望在你那里也没有,所以明天继续上班继续挣钱,拿好你的存折,关好你的大门,念好你的阿弥陀佛!不讲2012,就讲社会的灾难,即使有大的灾难,我们自己赶上了,记住一个正信的佛教徒,一个真正的修行者,不怕这个。如果一个佛教徒,有正信的佛教徒,不怕灾难,不怕违缘,不怕病,不怕苦,不怕穷,就怕没有正知见,就怕不修行!我们正在念阿弥陀佛呢,突然间一个大灾难,把我们也搞进来了,嗖的一声就西方极乐世界了,是不是那个意思。所以我们佛教徒不要随顺世间的一些传言,千万不要去相信,更不能去传播,这种传言极易引起社会动荡不安,也就是说真正的灾难,天灾还没来呢,人祸就能来了。心情烦躁的人,或者是走投无路的人,或者是心中不平的人,他可能借着这种因缘,感觉到生存没有希望了,这个时候他可能发挥他的恶念,引发一些社会事端,正信的佛教徒千万不要参与!!!
问答《关于丛林功课》
功课的含义是什么?功课的含义是我们每天固定下一种相对圆满的程式,固定下来以后,每天做,以此产生一种功德,来渴求一种成果。拿着功德来求成果,不是打白条。
佛教内部的功课,原来没有说居士的功课,一说到功课,是十方丛林的功课,就是全国各地寺院内部的功课。那是什么功课呢?就是咱们现在寺院的早晚功课,搭配的非常好,并且是功德非常之大。
前一段时间我们讲了《大悲咒的功德和妙用》,和《十小咒的功德》,如果再讲《楞严咒的功德》,那么加起来的是什么呢?就等于是丛林当中早课的功德。
我们每天上课以防懈怠,而每天上课就产生功德,拿这种功德去给施主回向……再加上寺院的功课,它是维系寺院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每天寺院都不做课了,这个寺院和俗世间可能就没什么两样了。比方你们每天上集市赶集,假如我们也去赶集,天天贩卖青菜,那还叫出家人吗?寺院的功课是非常圆满的,功德是非常之大的。
在家佛弟子,做早课晚课,跟寺院的功课,最好能一致,相应。内容一致,时间一致。这样能够产生共同熏修的一种功德。如果说我们自己在家没有能力,把这个功课做到像在寺院一样,那怎么办?也有一个原则性的指导,可采用下面的方法:
早课,《普门品》、《心经》、《大悲咒》、《往生咒》、《观音菩萨名号》,剩下的主要是阿弥陀佛名号,这是早课。晚课:《佛说阿弥陀经》、《心经》、《往生咒》、《大悲咒》、观音菩萨名号,剩下的就是阿弥陀佛名号。你掌握住这些,不愧是佛弟子在家的非常好的一种功课,但是主要还是以念佛求生西方为主。以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之正行,时时刻刻都在念佛,做家务也在念佛,走路也在念佛,甚至是买菜,包括有一部分工作也适合念佛,只要你工作不失误。就可以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个原则性的修法。
如果有人说我早上念十句佛,晚上念十句佛,就行了,那叫十念法,或者是十口气,这样的话就容易引起懈怠,放逸。有些佛弟子信了佛以后,他也知道念佛,但是他还赌博,打牌等等。搓着麻将想起来了,今天还没念佛呢,“东风阿弥陀佛,幺鸡阿弥陀佛……”摸着麻将,念了几句佛,算是完成了你的功课了。虔诚心不到位。
功课就是相对固定的内容,有一定的数量,不是仅仅十口气。当然历史上产生过十念法:十口气念法,和一口气十句的念法。两种十念法都产生过,后来很多高僧大德也讲:那是高僧大德为达官贵人,比较忙的那些人,善巧的一种接引方法而设定的功课。
我们佛弟子,三皈五戒以后,正式进入佛门了,正式修起法来了,然后,每天早上十念法,那恐怕就是一种懈怠和放逸的借口,必须要给自己定下功课来。内容差不多是刚才讲到的那些,因为很多佛弟子,都是采用的这种方式,这种功课也是比较合理的。
如果说,在我们修行过程当中遇到违缘了,你专心的念观音菩萨,求观音菩萨,或者是专门的念《大悲咒》,诵它几天,来排除违缘,消除业障,也是可以的。或者是我们专门念阿弥陀佛,念几天,几十天,就像闭关一样,这也是可以的。
功课产生的是出世间的功德,出世间的功德是什么呢?只要是出世间的功德,必然产生一种作用,就是往生诸佛国。
在《为什么有的念佛人不能往生》,这个资料当中也讲到了继续进行你的固定功课,长期固定下来的东西不要变了嘛。不过,有一种原则,《楞严咒》从头到尾就是《楞严咒》,《大悲咒》从头到尾就是《大悲咒》,中间不要改,哪一个经典也是从头到尾,原汁原味的就是它,那就产生功德,懂了吧?你比方说,寺院早课就是《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经》。这些内容,《十小咒》你可以不念,中间你可以加其他内容,但是每一个内容,都是单独的,相对固定的,相对完整的,你掌握住这个原则就可以了。
问:《楞严咒》比较长,不念了,光念《弥陀经》可不可以?
答:也可以,你是说的有时候,那是可以的,为什么有很多人不想读诵《楞严咒》呢?因为《楞严咒》很难背过,如果不是跟着寺院的话,自己在家念《楞严咒》,念着念着就没有兴趣了,
问答《选择道友很重要吗》
答:是的。非常重要。十方丛林的“六合敬”,正是体现的同参道友的遵守标准,也说明了选择共住道友的重要性。如果道友之间有共同的语言、见解、爱好,特别是有共同的修法时,大家能共同探讨、监督、促进和提高,将会是非常有益的。如果你接触的人经常搞是非,嫉妒、嗔恨等,会不自觉地被对方染污了,一起下道。所以,接触道友要谨慎。
在密法的修习过程中,道友的选择更为重要。密法有个十四根本戒,有一条就是师兄弟(道友)之间不能嗔恨、争斗和诽谤,如果犯了而不忏悔的话,将会下金刚地狱。
有的人无知、不懂,总认为自己人缘好,感觉别人搬弄是非的话很投机,岂不知,对方只是激起了你心中的不满和愤慨,对于双方来说,你们收获的只有恶果。
还有就是,如果对方业障极重,如:犯戒恶行、持有邪见、搬弄是非,制造矛盾,破坏师兄们的团结等,会严重影响到你的修行和生活。
一位大活佛曾讲过几个例子:有一个瑜伽士在山上静修,喝的是一条小河的水。一天,一个业障很重的人从山上路过,在河的上游取水而饮,这个瑜伽士饮了流下来的水,受到影响,中断了静修。
有一次,一个大格西在一个地方讲经,其间,有两个业障很重的觉姆(藏族尼姑)也来听经,当她们进入讲堂时,这位大格西受到了影响,马上变得脸色苍白,哑口无言了。所以,在藏区,有的瑜伽士有“宁可挨饿也不受不明的供养”一说。
选择道友,不可不慎!
版权所有:华严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