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年,张拙仙居士以雌雄二鹅。送至昆明云栖寺放生。请说归依。于时二鹅均俯首静听。至说戒毕。举首似喜状。自此起常随人上殿。人念诵。鹅即视听。人绕佛。鹅随绕佛。久而不异。人皆喜之。经三年。一日。雌鹅于大殿门前旋行三转。举首望佛。蜕去。毛形不萎。盛以木盒。葬之。其雄鹅鸣声不止。意如恋慕。越数日不浴不食。亦于殿前站立观佛。张翅一扇化去。仍以小棺殓之。二鹅共造一冢。张为文记之。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只以迷背本性。起惑造业。受生于善恶道中。三界轮回。无有尽时。吾辈幸生人道。
与一切异类众生。原属平等。固不可以形躯各异。而藐视者也。如鹅口不食荤。行有行列。又不二配。莲池大师称为道人。亦异常鸟焉。予素有右军癖。畜白鹅。而苦无地。乃送往云栖寺为长生鹅。寺有放生鸡。多为鼪鼯窃食。得鹅夜惊。鼠窃渐少。寺门外放生池成。予见双鹅日戏清水。暮守三门。以为得其所矣。今夏至寺不见鹅。乃问云公(即虚云老和尚,编者注)。老人言居士放生。功德不可思议也。上月每早晚课时。常见双鹅卓立殿门。引颈观佛。目不暂瞬。闻僧念佛。则振翅高鸣。似欢喜意。一日。其雌长鸣数声而瞑。寺众取而瘗之寺外。雄者数日不食。亦不入池戏水。鸣声哀怨。随处寻觅。状甚悲苦。仍日至殿。如前观佛。维那师赌其悴而不怿。乃鸣磬告曰。“尔失伴甚苦。既知观佛。当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不要恋此苦恼之身。大众助尔念南无阿弥陀佛。尔其存想心听。”每一击磬。一声佛号。约数十声。曲颈作拜佛式。遂起旋绕三匝。振翅一拍。敛翼委足。奄然而逝。此鹅以何因缘。脱幻躯于刹那。了生死于一念。不愧道人之名。此岂可以凡禽视之耶。是则报得人身。得闻佛乘。并信知有净土法门。数年念佛。光阴虚度。到临命终。能保其心不颠倒。意不贪恋。一念功成。往生西方者。尚不易得。况此鹅无鹦鹉能言之舌。不知其平日心能念佛与否。雌鹅之逝。众不觉其异。雄鹅闻念佛数十声。遂旋绕三匝。拍翅安足而绝。可知其到寺三年。早暮闻经声佛号。必已启发甚灵觉。故一月余。引颈观佛。以一心切想观像成就。佛力加被。乃有此解脱。予愧不如此鸟。不敢默然。爰书于石。以劝来者。偈云。众生悉有如来藏 云何异类各殊形
起惑造业迷本性 故有无边诸众生
佛知心佛众生一 无二别故以普渡
法界众生预为盟 乘此愿轮成正觉
直教凡圣一道行 阿弥陀佛大愿船
蜎飞蠕动俱来乘 予闻阿东鹦鹉鸟
阐发信深愿弥精 予放双鹅无别意
不忍视鹅遭割烹 送之长养云栖寺
朝夕得闻梵呗声 雄雌两两升佛殿
亦闻佛号也听经 引领瞻仰世尊相
目不暂瞬输丹诚 一朝雌鹅倏然逝
雄者绝食常哀鸣 凄凉宛转寻不得
别偶岂复浮青萍 冲雨望云徒延悼
强振弱羽入丹庭 更闻善师教念佛
西方极乐是归程 曲颈礼佛绕三匝
拍翅委足目遂瞑 刹那解脱凡鸟躯
一念顿超何其灵 想已化生安养土
具诸相好与通明 亲受弥陀及海众
现在分证无量光寿 将来究竟圆证无量光寿之洪名
佛历二千九百五十年岁在庚申冬至后三日宏西,居士张璞撰书
摘录自《虚云老和尚自述年谱》
版权所有:华严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