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全: 诸法从缘生亦复从缘灭。什么叫生?又什么叫灭?什么叫非因缘非自然的妙真如性?怎么了生死?怎么才能做到不生不灭?怎么断烦恼习? zf: 大家学佛,在论坛上交流心得,有先学有后学,无论先学后学,总之都是同学。下面谈谈对您所提问题的看法,供参考。 “什么叫生?又什么叫灭?” ──谈到生灭,其前提是心中先有一法的概念(色法或心法),此法从无到有称之为生,从有到无称之为灭。这是通常人们的见解。如来开示缘起正见,认为诸法依因缘的具足而生起,依因缘的散坏而破灭。所谓的生,仅仅是缘起;所谓的灭,亦仅仅是缘散。实际上并没有一法真正地生起和破灭。所谓的法,仅仅是假名,是诸因缘的作用,并无任何不依赖于因缘的属性。缘起即是法的不起(即不生),缘灭即是法的不灭。 “什么叫非因缘非自然的妙真如性?” ──先说真如,虽然真如本不可说。 从辞典中可以查到:真者真实之义,如者如常之义,诸法之体性离虚妄而真实,故云真,常住而不变不改,故云如。唯识论二曰:‘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于一切法,常如其性,故曰真如。’真如是以肯定的方式表述法性,从否定方面对法性的表述是空性、无自性性等。需要注意的是,将“常住而不变不改,故云如”,理解为此真实之法性不随时间的改变而变化虽没有错,但应进一步去体会:时间的体性亦是妙真如性,此真如之中并无虚妄的时间相。“妙真如性非因缘”是说,此真如性不是依诸因缘而生起的有为法。以水波为喻,水之湿性(喻真如)并不是以水的流动性和风等为因缘而生起的波浪(喻缘起法)。一些学人错会水波之喻,将真如理解为某种常恒不变的本体,为常见、一见所缚,与外道同伍。须知,此真如性是彻底的空,是缘起法的无自性性,与外道见完全不同。一类无因外道,主张一切万物非依因缘,而是自然所生者。“妙真如性非自然”是开示,此妙真如性并不是与因缘法无关自然而然地存在。事实上,此真如性与因缘法乃非一非异。非一即妙真如性非因缘,已如上说;非异是说,此真如性依缘起法而开显。缘起法的无自性性就是真如。 “怎么了生死?怎么才能做到不生不灭?怎么断烦恼习?” ──兄若急于自己了脱生死、断烦恼习,修习的总纲当是发出离心,修般若波罗密多。而般若波罗密即是开示妙真如性回向解脱的智慧。兄若念及尚有无量众生流落生死,不忍独自出离,则当发起无上菩提心──愿证取对救度众生有用之无量智慧、无量方便。以无上菩提心为父、以般若波罗密多为母,依菩提道次第的原则修行,而获自利利人的大益。上述两条路,兄愿选哪条? 一大全: 我愿意选择后者。因为后者不但自利,而且能利他! zf: 至诚随喜大全兄自利利他的殊胜发心,发无上菩提心为入大乘的根本。据说,我等凡夫,身处五浊恶世,特别是以在家之身,为利众生,发心欲证无上菩提,如来都觉是难中甚难之事。是故若有一众生发心欲成佛道,诸佛菩萨皆欢欣异常,齐声赞叹。具体修行方式,虽总原则为菩提道次第,但因个人宿世因缘不同,今生修持的重点也会有差异。但一点可能是共同的──下功夫。 我主张行人应该在年轻记忆力好时背诵一两部佛经,经的选取可因人而异,如《金刚经》和《普贤行愿品》。(在下正在背诵《华严经初发心功德品》,还没背下来,惭愧)。心中装有一两部佛经的好处是巨大的,在我们不经意时,一些经中的内容就会浮现出来,供我们反复体会,加深理解。这一点有点象骆驼等反刍动物,遇到食物时先囫囵吞枣地吃下去,待有时间时再细细咀嚼消化吸收。 心中装有佛经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于自身生佛舍利塔想。经文即是佛之法身舍利,对佛弟子来说,其功德比佛之化身舍利(佛骨等)更为殊胜。如来开示:“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四句偈即等同佛舍利,如塔中安放此偈,此塔即是佛舍利塔。《金刚经》中亦说“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可见佛经即是佛。如果自己心中装有佛经,自身四大之肉身立时变成相好庄严的舍利宝塔,能自然而然生起种种利益众生的事业。 总之,背诵佛经的利益甚大,望我们共同下功夫。 小赵: 您讲:“兄若急于自己了脱生死、断烦恼习,修习的总纲当是发出离心,修般若波罗密多。而般若波罗密即是开示妙真如性回向解脱的智慧。”这种方式证得的是什么果位?是佛还是罗汉? zf: 若真正与般若波罗密多相应,即修习妙真如性回向佛之一切种智,则所得果位应是如来,此点兄所理解无疑正确。 若急于自己了脱生死、断烦恼习,在出离心的摄持下,修般若波罗密多,则所得果位应是阿罗汉。为何同修般若波罗密多,果位却不相同?原因在于发心,是二乘的发心阻碍了般若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二乘所修般若实际上仅是菩萨所修般若之少分。但两者毕竟一味,如杯中水与大海水,故经中亦言般若波罗密多是诸佛母、菩萨母,也是声闻之母。
编辑:小勇
版权所有:华严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