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裴度到胡雪岩
有这样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唐宪宗时宰相裴度年轻时候得一行禅师相面,断定其没有福寿,将来会饥饿而死。一日,裴度去香山寺散步,拾到一个包裹,里面装有很多贵重的物品。裴度没有偷偷的收归己有而是耐心的等待着施主的归来。当惊慌不已的失主匆匆赶回找寻的时候,裴度原封不动的把包裹还给了她。后来他又遇到了一行禅师,一行禅师对他说:“你满面阴骘纹,不但改掉了原来的贫饿之相,而且将来富贵不可限量。”后来果如一行禅师所推断的一样,裴度后来出将入相,他的五个儿子也都被朝廷赐封爵位。无独有偶,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晚清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身上。胡雪岩小的时候家境贫寒,父亲又去世的早,他靠帮人放牛来帮着母亲维持家计。在他十三岁的一天,放牛的途中,他在路边拾到了一个包裹。家境贫寒的胡雪岩并没有骤起贪心而是想到了失主的急切心情,他默默地坐在原地等待着失主的到来。几个时辰过去了,还是没有看到有人来寻找包裹。胡雪岩的肚子已经饿的呱呱叫了,但他还是坚持等待着。一会,一个满头大汗的中年人急急忙忙的走了过来,向他询问包裹的事情。胡雪岩仔细的询问了包裹的情况,确定了包裹确实是他的,就把包裹还给了他,这个中年人给他的几两感谢银子他也没有要。这件事成为了胡雪岩一生中关键的转折点之一,因为这个丢失物件的人是一个外地开杂粮行的商户,他觉得这个小孩子实在淳朴,就把他带去自己的杂粮行作了伙计,从此开始了他传奇的商业生涯。如果没有还物一事,胡雪岩可能一生中都在绩溪老家,就不可能有后来富甲天下、官居一品、赫赫有名的红顶商人了。
这两个人,一个贵为宰相,一个富甲天下,是绝大多数人梦寐以求的人生目标。我想他们能成就这样的事业和他们的人格密不可分。从世俗上来说,“诚信”是一个人的根本,这个基本的品质决定了这个人能够走多远的路。所言所行,都能得到大家的认同和信任,这样的人,想默默无闻都不可能。他们身上的人格魅力会散发出光芒来,让他们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从佛法角度讲,他们这样做是积了阴德。而富贵功名都是积德行善的果报(或今生或前生),不是偶然得来的。裴度因为还物之事改变了原本应该贫贱的命运,而胡雪岩不知是否也如裴度一样转变了命运还是原本就应该富贵,至少是在他的命运上加了正分,增加了福报。
古人云:“士之致远,必先器识而后文艺。”真正能够建功立业名留青史或是我们普通人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都是要以人格作为基础的。初唐四杰几个人都是满腹锦绣文采飞扬之人。王勃的《滕王阁序》据传是在当时一蹴而就的,骆宾王的《讨武瞾檄》也是掷地有声的一篇名文,然而他们几个不是年纪轻轻就死掉就是被追捕下落不明,最终都没有建立功业,留给后人无尽的叹息。当时的宰相裴行俭在他们声名显赫的时候就给他们下过断言:“如勃等,虽有才,而浮躁炫露,岂享爵禄者哉?炯颇沉嘿,可至令长,余皆不得其死。”也正如陈希夷在《心相篇》上所说:“少年飞扬浮动,颜子之限难过。”
《论语》上孔子告诉弟子:“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圣人在这里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学习的次序,先修德,再学文。而近几十年来无论是父母还是学校都太侧重于技能教育而忽视了根本品格的培养,近年来全国各地渐渐有了国学复兴的趋势,开始注重孩子们品格的培养,真是可喜可贺的事情。
版权所有:华严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