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的茶坊布局有什么特点?
辽代的煮汤、点茶、饮茶器具有多少种?
河北宣化下八里村的数座辽墓内,有多幅壁画是对当时茶道的记载,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当时人们对茶的钟爱以及饮茶时的悠闲安逸。请看―――吃茶是中国人的良好风尚,早在3000年前就见于记载。《神农本草》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魏晋以后逐渐形成茶道。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云:“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自邹、鲁、沧、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 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于是茶道大兴。”
辽国的南境燕云十六州本为汉地,入辽后依然保持着饮茶风俗,关于契丹贵族和燕云地区道俗嗜茶的记载很多。从壁画中可以看出,燕云地区的饮茶方式与中原是接近的,不过还是反映了游牧民族饮食习俗。壁画中煮汤器不用,而用执壶直接煨于炉口之上,这一点是和中原不同的,应是受游牧民族用壶煮奶的影响。二人闲谈候煮汤点茶前的煮汤图,绘于张恭诱墓西南壁。画面左侧绘一张红色长方形高桌,桌上放白色盏碗、盏盖、托子、花口盘和四层的波罗子。桌前置一三足火盆,盆中有燃烧的火炭和一个长流瓜棱执壶,一儿童双手执扇,用力扇火。桌后二人,右边那人左手拿白色平底大盘,盘上有两只白色茶杯,右手正翘指低语,左边那人侧耳恭听,二人好像在等待执壶中的水烧到一定程度。整个画面是一幅为点茶做准备工作的煮汤图。点茶要精心点茶图,绘于张世卿墓后室西壁。画面正中绘一张红色高桌,桌上有黑色托子、白色盏碗、黑白相间的圆盒和白色深腹盆。桌前摆一五足火盆,盆内有炭火和执壶。桌后左右各有一人,左边那人左手端盏碗,右手捏一细匙搅动盏内之物;右边那人左手撑住桌面,右手拿执壶正欲向盏中倾倒。整个画面反映的是二人正精心点茶的场面。双手托茶进主人点茶后将进茶图,绘于张世古墓后室西南壁。画面正中绘一赭色桌子,桌上有红色托子、白色盏碗、红色箱子和白色深腹盆。桌前摆一五足火盆,盆内有火炭和白色瓜棱执壶。画面右侧那人双手端一白色唾盂,目视火盆而来,准备加水。桌后那人双手捧盏碗,小心翼翼,持团扇者正叮嘱她别烫着。整个画面反映的是点好茶后准备向饮茶者进献的场面。听曲观舞慢饮茶饮茶图,绘于韩师训墓后室西南壁。画面右侧一妇人双手捧一白色茶杯坐于圆墩上,身前是一张红色长方形条桌,桌上摆着盛有食物的花口盘和浅腹盘。桌前二人,一人弹琵琶,一人圈腿起舞,旁边一人看到妙处,不禁拍手称快。整个画面反映的是女主人饮茶、听曲、观舞的娱乐场面。分工明确忙而不乱另有一幅茶作坊图,也颇具情趣。绘于下八里6号墓前室东壁,人物动作和神态极为生动:碾茶女童用力推动碾轮,面露不满情绪;煮汤者吃力地跪在地上,目视火势,用力扇动;抱执壶者正与桌边妇人搭话,那妇人回头倾听;画面最后的男童在等待汤水烧开的过程中托着下巴闭目养神,似已进入梦乡。
版权所有:华严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