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老和尚一生以长于整肃道风、兴建名刹、中兴祖庭而蜚声中外佛坛。其中,最具传奇的莫过于中兴云居山真如禅寺。
1953年6月,刚刚辞去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的虚云,离开北京至江西庐山大林寺养病。有一天,他从《现代佛学》杂志上读到《开垦云居山刍议》一文,为云居山真如禅寺近百年的遭遇长叹不已,恻然感伤。他自言自语地说:“历代祖师道场零落至此,若不重兴,必将湮没。吾辈岂有脸面对佛祖?”一个月后,已是114岁高龄的虚云率两名侍者由庐山步行至云居山,实地了解寺院情况。
上山后,虚云目睹这座祖师最胜道场仅存三间破旧小屋,其余殿堂全都墙倒房塌,瓦砾满目,荒草遍地。更令他不堪入目的是明代铜铸毗庐遮那大佛像、观音菩萨像、监齐菩萨像和千华钟座均倒卧在高没人膝的野草中。见此情景,十分痛心,当即作《登山有感》一诗抒发情怀:
夙志云居选佛场,登临风雨倍凄凉。
当年有客开高厚,此日无人到上方。
太史碑横芳草蔓,头陀路滑藓苔苍。
碧溪明月知多少,古木萧萧挂夕阳。
面对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最胜道场,如今竟是衰败到这般地步,虚云心情格外沉重,他发誓一定要使古刹重现佛光。
几天后,虚云亲自向中央、省、市有关部门拟写报告,陈述重兴云居山真如禅寺的决心和实施方案,很快得到了各有关部门的赞同与支持。
虚云驻锡真如禅寺的消息一传出,四方衲子云集,不到一个多月,接踵而来的僧徒就达50多人。第二年春天,在虚云的主持下,组建了“真如禅寺僧伽农场”,下设农林与建筑两队,经过共同劳作,当年便开垦出水田60余亩,旱地近20亩。所种水稻秋季就收获了稻谷1万多斤,所种蔬菜和红薯等杂粮也喜获丰收。实现了当年办场,当年收获,当年自给。同时,还完成了法堂和藏经楼以及碓坊、牛栏等建筑。至1959年虚云园寂,短短的6年内,真如禅寺僧众在虚云主持下,艰难中兴,殿宇得以重修,金碧辉煌,规模宏大。相继完成了大雄宝殿、天王殿、驮殿、虚怀楼、云海楼、斋堂、报恩堂、钟楼、鼓楼和僧寮200多楹;雕塑大小圣像100多尊,铺金饰彩,倍极庄严;开垦稻田240多亩、旱地80多亩;栽培各类树木数万多株。在此期间,虚云还组织僧众对明月湖、碧溪、改溪的疏浚,以及长达数十公里登山大道的修建。同时主持僧众早晚殿堂,参禅坐香,使真如禅寺佛光重现,香火鼎兴。最盛时,僧众超过千人,常驻僧众也有400多人。冬则结七安禅,夏则讲经研法;春则耕耘播种,秋则收获加工,呈现出一派农禅并重、道风淳正、道誉日隆的兴旺景象。据说,寺院一株千年白果树,往年花开甚少且不落果。自虚云上山后,居然每年花香飘逸,果满枝头。就连往年一花四瓣的萱草,也是花敷四层共24瓣。虚云老和尚中兴云居山之功绩,令佛界钦慕,蜚声中外。当代著名高僧知定禅师在《云公老人像赞》一诗中称道:
嗟嗟群生苦,碌碌为人忙。
终南得见地,鸡山住道场。
祖庭树法幢,欧峰振宗钢。
百令尤苦干,功勋岂可量!
编辑:汤淑青版权所有:华严经结缘网